据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司公营介绍,明末清初,有一樊姓人士来此处定居。彼时,因为沿黄地理环境影响,这里有着大片的盐碱地,生长着一种编织蓑衣的原材料。
樊姓人士以编织蓑衣为生,慢慢地,这个当地因编织蓑衣知名,“蓑衣樊村”即由此而来。岁月流逝,现在村里已没有姓樊的人家,村名却一向保留了下来.
沿黄而生,三面环水,但也正因而,这个只有178户的小村庄,早前因为受黄河水浸渍,粮食收成不怎么好,乡民根本只能靠种稻打鱼为生,产业结构单一,增收途径有限。
司公营对记者说,蓑衣樊村曾是个省级贫困村,他还记得其时的蓑衣樊村是什么样,“土路很多,就现在自己脚下站的当地和广场,都是原先老百姓建的场院和猪舍。”
不过,眼下走进蓑衣樊村,人们看到的是洁净平整的路途,墙上写着与“蓑衣”有关的诗词。许多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,挂着客栈、饭馆的牌子,还有乡民在门口做着手工。
黄新海今年59岁,正坐在自家农家乐“金水岸野生鱼馆”门口,拾掇、分拣食材。他运营农家乐已有七年左右,这些工作对他来说轻车熟路。他也是村里第一批开设农家乐的。
顺着路途再走得远一点,还能看到大片的稻田,自成一派景致,新鲜的郊野气味扑面而来。
大力发展村庄旅行
![]() ![]() |
郑重声明-: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,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、停止继续传播!
Copyright © 山海关乡村旅游网 www.qhdxcl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